第(2/3)页 如今天下大势逐渐明朗,为了决定下一步的进军方向,张献忠在西王宫中召集众文武前来相商。 张能奇率先说道:“儿臣请父王暂缓攻打襄阳,先取武昌!” “噢?你且说说,为何不可先取襄阳啊?”张献忠瞪着眼,好奇地问道。 “父王容禀,依儿臣看来,那左良玉之军虽众,但多是各路义军叛附,其军中宿将除方国安外,皆已死绝,加之左良玉年老力衰,对各路降兵约束有限,不足为虑也!”张能奇刚刚在岳州打败了左良玉的水师,自是信心满满。 然而刘进忠却并不苟同,立马反驳道:“云枝将军年轻气盛,得了两次胜仗便忘记湖广惨败之事了么?” 张能奇微微一笑道:“刘将军莫非是被左良玉打怕了不成?从前我军败于其手,并非左军彪悍,乃是因为汤志、张以泽等人不谙军事,僮奴军草创,未及整训之故!现如今我大西军已尽收湖南之地,张其在江西也是所向披靡,如今只剩武昌尚在左良玉之手,不可不取也!” 定国在一旁跟着补充道:“父王,四弟所言极是!倘若先攻襄阳,李闯必引大军来争,届时若左良玉再出兵袭取岳州、长沙,我军危矣!然我军攻打武昌,李闯志在进取京师,断不会妨碍于我,一旦夺取武昌,则九江、南昌不攻自克,然后我水陆大军顺江而下,直入南京,江南可定!那时进可与李闯争夺天下,退可以划江而守,当立于不败之地也!” 张文秀也站了出来:“儿臣赞同二哥、四弟所言,咱们一旦攻取南京,便可以效仿洪武帝,以江南赋税为根本,养精蓄锐,而后北伐中原!何愁天下不定?” 众人将目光尽数聚集在了张献忠身上,可张献忠却是捋着长髯,沉默不语。 这些年来屡屡败于左良玉之手,让张献忠觉得自己命数与左良玉相克,不想再去主动招惹这位命中煞星,然而在诸义子和群臣面前这点又不能明说,加上当初攻略南京的方案也是自己提出的,因此尽管大多数人赞同攻打武昌,可张献忠却始终一言不发。 汪兆龄善于察言观色,一眼就看穿了张献忠心中所想,立刻进言道:“王上,微臣以为金陵不可图也,若欲改号正位,养威蓄锐,莫如秦蜀,然欲取秦,必先得蜀以为根本,根本既定,然后北伐,四征天下,不足定也!” 当初自己在献上上中下三策之时,本来主推的就是进取巴蜀之策,奈何张献忠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下策攻打南京,今日见张献忠犹豫不决,汪兆龄当即旧事重提,再次怂恿张献忠进军四川。 张献忠眼睛一亮,连忙伸手指向汪兆龄:“汪丞相,你且细细道来!” 汪兆龄见勾起了张献忠的兴致,于是继续说道:“王上自打起兵,用得便是西营的名号,不久前玉皇大帝所赐金印,上面篆书的也是西王之宝四个大字,可见王上与西方有缘,天意是让大王向西进取巴蜀,而不是向东去攻南京,向北去争襄樊!” “父王,汪丞相所言皆是虚妄之语,以此确定进军方向,岂不荒谬?”定国当场表示了反对。 哪知张献忠却是面露不悦道:“放肆!天机之事高深莫测,你小娃娃懂个屁!快快退下,且让汪丞相继续说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