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其实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的讨论,从上半场的古代部分结束就已经开始了。 一直到下半场的现代部分完美承接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荣光,让观众们带着希冀进入到点火仪式,中西方目前最大的网络舆论集散地均处于议论饱和状态。 微博、国内门户、白度贴吧、智界旗下的豆瓣,国外的Myspace、推特、脸书等等,没有不在关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的。 与此同时,主流媒体也在连夜撰文,争取在第一时间对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开幕式发表评论。 像是关注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一样,对于北平奥运会来讲,奥组委和导演组关心的不仅是舆论动态,更是数据上的明证。 这是国家可以对外大力宣传的事实基础。 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内的索瑞福、国外的尼尔森等权威机构的数据公示: 8月8号的奥运开幕式全球总观看人数突破了14亿,这是仅从电视端进行的数据统计。 相比于上一世的11亿左右,这一世的北平奥运有了更具国际知名度的总导演,有了中西方处于顶尖行列的舆论工具,在从火炬传递到路宽见缝插针的宣传中,也积累了大量知名度。 这多出来的3亿观众,有一小部分其实就是路老板在全世界的影迷,冲着他的名头观看。 在亚洲地区,开幕式的文化共鸣引发了收视狂潮。 日苯NHK收视率高达38.1%,关东地区峰值46%,超过了本土此前保持记录的红白歌会的42%; 韩国KBS收视率33.7%,仅次于韩日世界杯的35%,汉城的华人区收视率高达50%。 在欧美地区,开幕式的技术美学也征服了挑剔的观众。 美国NBC收视人数高达3500万,对比2004年的2700万不可谓不高,在18-49岁人群的收视率高达13.2%,超越了同期的大热美剧《豪斯医生》; 英国BBC收视人数1600万,占全国人口的26%,法国France-2收视率23.1%,在本土超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的19%。 奥运大厦,获悉全部一手数据的导演组成员们高声狂欢,兴奋奔放的马文这会儿也激动地掉泪,她在昨天开幕式结束以后就已经大哭过一场。 这场持续三年的战役,从LED屏故障的暴雨夜到凤凰涅槃的惊艳时刻,所有压力与忐忑都在14亿这个数字前烟消云散。 只是狂欢并没有持续太久,老谋子敲了敲白板,示意大家要抓紧把注意力转入闭幕式上来,紧接着还有张继钢、陈伟亚两人负责的残奥会开闭幕式。 即便对比开幕式的关注度和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,但这些都是整个奥运会文艺环节的一部分,导演组也要有始有终、尽善尽美地完成。 清点检修威亚、LED地屏、收集无人机表演数据、组织闭幕式演员团队在大兴彩排。。。 对了,还得给北顶娘娘庙和气象办公室送一面锦旗。 无数的琐事接踵而至,所幸现在大家的心态不同了—— 带着开幕式的荣光继续奋进,像是上进的学生高考后给自己充电,完全没有了焦虑和压力,只有对未来和荣誉的期盼。 与此同时,在路、刘二人亲承婚期已定的花边新闻发酵之前,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稿件已经发出了。 《泰晤士报》以冷静而精准的笔触评价道: 北平奥运会开幕式重新定义了大型活动的艺术标准。从活字印刷的机械美学到郑和宝船的恢弘叙事,路的团队用电影化的语言将五千年文明压缩成上半场50分钟的视觉史诗。 路对节奏的掌控也令人惊叹,他让戏曲和皮影节目灵动地无缝衔接,这种蒙太奇思维显然来自导演基因,当无人机凤凰照亮鸟巢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奇迹,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现代化叙事的绝对自信。 想必伦敦奥组委的巴斯蒂安先生现在会很紧张吧?即便是中国的张一谋导演,都在雅典八分钟里遭到诟病,也许这一次丢人的轮到我们了。 CNN以“比《指环王》更磅礴的国家品牌广告”为题发表评论: 如果斯皮尔伯格负责雅典奥运会的梦幻感,那么路就是给北平装上了詹姆斯·卡梅隆的预算和彼得·杰克逊的野心。那段三峡大坝与高铁的DLP投影秀,足以让任何美国基建纪录片相形见绌。 但不可否认的是,现代部分的成就展示带有强烈的国家宣传色彩,我们应该警惕东方雄狮睁眼的那一刻,这对其他亚太国家是一种潜在威胁。 日苯《朝日新闻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,对导演路宽进行了羡慕嫉妒恨式的吹捧: 北平奥运会的无人机凤凰在夜空中振翅时,京都祇园祭的纸质灯笼突然显得如此单薄。这不是技术的差距,而是文化表达代际的断层,当中国用1500架无人机演绎神鸟时,我们仍在用“超级变变变”的卡通形象向世界示好。 当路宽导演用三峡大坝的投影展现基建狂魔的现代性时,日苯最引以为傲的“酷日苯”战略,竟仍停留在动漫角色cosplay和寿司师傅海外巡演。 我们始终缺少路宽这样的“文化转译者”,他能让皮影戏与航天服同台而不违和,能让西方观众为凤凰涅槃的隐喻买单。 反观日苯,传统文化要么被博物馆化,要么被简化为快餐符号,当DLP投影重建丝绸之路时,我们连一座平等院凤凰堂的全息复原都迟迟未能落地。 《朝日新闻》在这篇极尽吹捧的文章最后,依然用上了日苯人“败中求道”的叙事传统: 路桑的《历史的天空》,曾给喜欢他的日苯影迷和粉丝带来很大的困扰。 但路桑的凤凰,也为日苯的文化政策投下了一只“反省之鸟”,请允许我们对这样的文化成就表示敬意! 国内媒体不消多提,简直恨不得把所有的溢美之词360度无死角地加诸于开幕式的路宽本人。 这其中也包括用“东亚最强80后”的桂冠帮助路老板加冕的老胡,这种时刻怎么缺得了他呢? 他甚至先于《环球时报》出刊就在社媒连夜发文,还是采用了惯有的民族主义口吻: 路宽用一只“机械凤凰”完成了东方叙事的华丽转身,这不仅是一次点火仪式的创新,更是一次对西方文化话语权的精准突围。 当1500架无人机托举着火炬凌空翱翔,最终以“涅槃重生”的悬疑设计震撼世界时,路宽证明了自己不仅是“东亚最强80后”,更是这个时代罕有的“文化战略家”! 凤凰点火的精妙之处,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炫技。 路宽深谙东方文明的隐喻力量: 凤凰浴火,既是对近代百年沧桑的浓缩,也是对复兴之路的当代诠释,这种将民族叙事融入全球通识符号的能力,让西方观众在惊叹科技之余,更不自觉地接受了背后的文明逻辑。 更值得称道的,是他的国际视野。 当多数导演还在纠结如何平衡“民族特色”与“国际审美”时,路宽早已跳出了这种二元对立,他的凤凰既不是讨好西方的“龙改版”,也不是孤芳自赏的图腾复刻,而是一个让好莱坞特效团队都为之折服的现代神话。 如果说张一谋用《英雄》打开了中国大片的商业市场,那么路宽用这场开幕式重新定义了文化输出的战略维度,当外媒还在争论“东大威胁论”时,这只机械凤凰已经轻盈地飞越了意识形态的藩篱。 在此,请允许老胡代表《环球时报》全体同仁,向路宽导演及全体导演组、演员们表达敬意! 感谢这位“最强80后”留给时代的珍贵遗产,用美的力量,让世界主动倾听中国的声音! 。。。 本来按照这种节奏下去,全网都将充满了开幕式和洗衣机的彩虹屁。 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,洋屁更多—— 很多西方不友好媒体,宁愿把视角放在这位国际公民身上,提到他和西方社会的关系,和迪士尼等公司的友好合作。 正好避免为东大的开幕式多做直接宣传。 一直到上午9点,也即路老板、老谋子等人在办公室沟通闭幕式事宜之时,外网ABC的一则消息引爆了网络。 “北平奥运会总导演路,在凌晨采访中宣布与女友将于下月完婚。” 惊! 真的假的? 这几年随着国内网络经济的繁荣,信息爆炸的趋势日益明显,很多真假消息难辨。 别又是拿这两位作筏子引流的诡计吧? 毕竟把洗衣机和任意女星搭配,都能写出一本艳俗的常规桥段。 采访当天的主流媒体倒是亲自见证了这一刻,只不过凌晨三点多采访才结束。 他们的正经工作是忙着撰文发布开幕式咨询,再殚精竭虑怎么从毫无漏洞的开幕式和路老板身上吹毛求疵一番。 总不能报道都是正面的吧? 怎么跟上面交差? 第(1/3)页